Loading...
这本书从自我,命运,灵魂,读书,性格,反思六个主题开讲了,让人思考,学会独处,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。一是我更愿做好自己,就是完善自我,做回自己。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能否和自己做朋友,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。二是人不能支配命运,只能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。一个人愈是能够支配自己对于命运的态度,命运对于他的支配力量就愈小。三是独处的充实。一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朋友,有一个可靠的测试标准...
这是一本介绍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的52种思维偏误。看完这本书,我发现自己中招的不少。书中例举了52个偏误,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。看完这些偏误,你就会意识到平时你做的那些英明决策有多可笑。这52个偏误,它们有着不同的名字,有些名字耳熟能详,你肯定也听说过。比如从众心理、纠缠于沉没成本、互惠偏误、权威偏误、对比照应、事后诸葛亮偏误、团体迷思、锚定效应、光环效应、享乐适应症。这些偏误,我们...
我们所有人的做法都并无二致,故而即使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的人都富裕,到头来还是觉得一无所有,两手空空。被他人注意,被他人关怀,得到他人的同情,赞美和支持,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。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。'产生这种妒忌的不是自己与他人的远远不成比例,反而是我们的互相接近。'减少对自身的期望会使人有如释重负的快意,这同实现自己的期望一样,是件值得高兴的事...
《一个或所有问题》的一个基本主张是“智慧的复兴”。因为现在很缺乏智慧,缺乏智慧就创造不出生活和思想的意义。哲学错误地以为能够“知道”生活和思想的意义,因此以为哲学必须去“描述”或“解释”生活和思想的意义,可是又描述不出来,解释不妥当。维特根斯坦曾经开玩笑说,哲学问题是很难解决的,就像找不到真正的止痒药方,我们就只好一直胡乱挠下去。可是我担心的是,我们后来其实已经不痒了,问题已经变成了打嗝,可...